李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影响李、 杏的物候期变化。 土温达4 ~ 5℃时新根开始生长,盛花温度在8 ~ l2℃时适宜,花芽分化期温度为20~25℃,落叶期温度为1·9 ~3.2℃。李、杏的生长开始期相近都比桃早, 杏比李略早。 据山东省林业厅调査, 鲁中南和鲁西南地区, 3月上句花芽膨大, 3月下旬~4月初开花, 5月中、下旬生理落果, 7 ~8月果实成熟。叶芽于4月上旬萌发,新梢开始缓慢生长, 4月中、下旬生长迅速, 5月下旬停长, 7月开始二次生长及抽生副梢。 10月下句~ ll月上旬开始落叶。营养生长期为210~250天,果实发育期为55 ~155天。 一.温度 李、 杏的树种、 品种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。李树对温度的要求因种类和品种不同而异。 中国李、 欧洲李喜温暖湿润的环境,而美洲李比较耐寒。同是中国李,生长在我国北部寒冷地区的绥棱红、绥李3号等品种,可耐一42 ~ -35℃的低温; 而生长在南方的携李、 芙蓉李等则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差, 冬季低于20℃就不能正常结果 。李树花期较适宜的温度为l2 ~ l6℃ 。不同发育阶段对低温的抵抗力不同。如花蕾期_5.5 ~ _1. 1℃就会受害,花期和幼果期则为2.2~ -0.52℃。李树各器官中花芽的耐寒力较弱。例如,辽宁省营口市熊岳地区在冬季较端温度为一22. 6℃时, 糖李、 红心李等花芽和新梢发生冻害。因此北方李树要注意花期防冻。.李树花期遇到较端低温天气, 受冻程度会更重 。 二.光照 李树和杏树都是喜光树种 。 李树通风透光良好,则果实着色好,糖分高,枝条粗壮,花芽胞满_ 但李树一般在水分条件好,土层比较深厚,光照不太强烈的地方,也能生长良好。阴坡和树膛内光照差的地方果实成熟晚,品质差,枝条细弱,叶片薄。因此栽植李树应在光照较好的地方并修整成合理的树形, 对李树的高产、 优质十分有利。 三.水分 李树的根系分布较浅, 对土壤缺水或水分过多反应较敏感 。 李树属于抗旱性和耐涝性中等的果树。 李树因种类、 砧木不同对水分要求有所不同 。 中国李则适应性较强, 在干旱和潮湿地区均能生长。 欧洲李和美洲李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, 喜欢湿润环境。 毛桃砧一般抗早性差、耐涝性较强,山桃耐涝性差、抗旱性强,毛樱桃根系浅, 不太抗旱。 因此, 李树宜于山陵地栽培, 平原地栽李树要注意排水防涝 。 阴雨季节和多雨地区, 不仅易造成徒长, 也会引起采前落果和裂果,因此,要特别注意防涝栽培。暖湿地区起垄栽培,既可抗旱, 又能防涝, 应积极推广应用 。 不同品种类型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。 如北方李较耐干旱, 适于较干旱条件栽培; 南方李比较耐阴湿,适应温暖湿润条件栽培 。 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条件, 做到适地适栽 杏树抗旱性较强,但耐涝性差。杏树因根系强大,深人土壌下层其根系、枝条、叶片又具有抗旱结构,所以耐干旱 是较抗旱的果树。杏属中以西伯利亚杏较抗旱,其次为普通杏,再次为辽杏品种中以仁用杏和制干品种较抗旱。 杏树对含水量过多的土壤的适应性不强, 土壤含水量在田间较大持水量大于90%时,叶片发生凋萎,新梢停止生长。较适宜的含水量为50%~80%。 在新梢急速生长, 果实发育、 花芽分化期间需要有一定量的水分供应。 土壤缺水会抑制营养生长, 大量落花落果, 降低产量, 影响品质, 并增加雌蕊败育花的比例。 但土壌水分过多, 或空气湿度太高也会导致落花落果,裂果,病虫害严重,产量降低,影响果实品质的发生。杏园若积水2天左右,就会引起黄叶、落叶和死根, 以致全株死亡。 四.土壤 李树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太严格,在各种类型土壤上都能正常生长发育。 对土壤的适应性以中国李较强, 几乎各种土壤上李树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。 欧洲李、 美洲李适应性不如中国李。 但所有李均以土层深厚的沙壤、中壤土栽培表现好。黏性土壤和沙性过强的土壤应加以改良。 李、杏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李、杏常见病虫害种类 李树、 杏树病虫害种类有相同之处, 但树种不同略有差异。 李树的病害种类有40多种,虫害达162种,有些种类发生普遍,为害严重。常见的李树病害有李穿孔病、李红点病、李褐腐病等。常见的虫害有李实蜂、李冠潜蛾、蚜虫、食心虫、天牛、红蜘蛛、介売虫、毛虫、金龟子等。 杏树是抗病虫为害能力较强的树种, 但如果管理不善, 树势衰弱, 也常会招致病虫的侵害。 常见的杏树病害有杏疔病、 细菌性穿孔病、流胶病、疮痂病、褐腐病等。常见的虫害有杏球坚蚧、红颈天牛、桃蚜、东方金龟子、天幕毛虫、杏仁蜂等。 这些病虫害常常混合发生, 影响树体生长, 严重时可造成树体死亡和绝收,所以,病虫害的防治是李、杏生产的重要环节。 一李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(l)李穿孔病。 李穿孔病分布范围较广,如防治不及时,常造成大量落叶、落果,削弱树势,影响产量,甚至j致树梢枯死。李穿孔病主要有李细菌性穿孔病、 李霉斑穿孔病和李褐斑穿孔病3种。 1)李细菌性穿孔病。李细菌性穿孔病又名李黑斑病、李细菌性溃疡病。 李细菌性穿孔病侵染叶片、 果实及枝条。 叶片发病初期,,先产生多角形水渍状斑点, 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,,边缘呈水渍状, 后期水渍状边缘,后期水渍状边缘消失, 病斑干枯、 脱落或部分与病叶相连,形成0.5 ~5mm的穿孔,病叶较易早期脱落。果实发病,先在果皮上产生水渍状小点, 扩展到直径2mm时, 病斑中心变为褐色,较终可形成近圆形、暗紫色、边缘具水质状的晕外、中问稍凹陷、表面硬化、粗糙的病斑。空气干燥时,病部常发生裂纹,直径可达30mm, 病果易提早脱落 。 枝条受害后有夏季溃疡和春季溃疡两种病斑。 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抽生的枝条上。 春季展叶时, 先出现小**,后膨大破裂,皮层翘起,木质部裸露,成为近梭形病斑。病部的木质部坏死,深达髓部。春季病斑纵裂后,病菌溢出,开始传播。 夏季溃疡发生在当年抽生的嫩梢上, 先产生水渍状小点, 扩大后变成不规则褐色病斑, 后期病斑膨大裂开, 形成溃疡症状。 2)李霉斑穿孔病。侵染叶片、嫩枝、花芽和果实。叶片上病斑初为浅黄绿色'后变为褐色'呈圆形或不规则形,直径为2 ~6mm,病斑最后穿孔。幼叶受害时大多焦枯,不形成穿孔。潮湿时,病斑背面长出污白色霉状物 。 枝条受害时, 以芽为中心形成椭圆形病斑,边缘为禢紫色,并发生裂纹和流胶。果实受害时, 病斑初为褐紫色,,渐变为褐色,边缘为红色,*渐凹陷。 3)李褐斑穿孔病。侵害新梢 叶片和果实。叶片受害时,在叶片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,直径为l~4mm,边缘清晰并略带环纹,外围有时呈紫色或红褐色。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,中部干枯脱落,形成穿孔。病斑穿孔的边缘整齐,,穿孔多时,引起落叶。新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相似,均可生有灰色霉状物。 【病原及发病规律】 李细菌性穿孔病是由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桃李致病变种所致。病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, *2年春随气温升高, 潜伏在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。 当病部表皮破裂后, 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, 借风雨或昆虫传播, 经叶片的气孔、 枝条及果实的皮孔侵入。叶片一般于5月发病。夏季干旱时,病势进展缓慢,至秋雨季节又发生后期侵染 。 李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发展, 受温湿度、树势、 品种的影响很大。 李霉斑穿孔病是由称为嗜果刀孢的真菌引起的 。 病菌以菌丝 和分生孢子在被害枝梢或芽内越冬 。 *2年春病菌借风雨传播, 先侵染幼叶, 产生新的孢子后再侵染枝梢和果实 。 病菌潜育期因温度高低而不同 。 温度适宜且多雨的条件, 适于此病的发生。 李褐斑穿孔病是由核果尾孢菌引起的 。 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。 菌丝体也可在枝梢组织内越冬, *2年春随气温回升和降雨形成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,侵染叶片、新枝和果实。 【防治方法】 1).加强果园管理。结合冬剪,彻底清除病枝、落叶、落果,集 中烧掉,减少越冬菌源。加强土肥水管理,增施**肥料,不偏施氮肥, 注意改良土壤和排水。 根据美国加州的资料, 采用 Loveu、Halford或 Guardian作为砧木能减少该病的侵染和发生 。 改变修剪时期也能减少病害的发生, 冬季修剪应尽量晚剪, 生长季尽量减少短截次数 。 建立新李园时选用无病毒苗木和抗病品种 。 2)药剂防治。早春发芽前,喷1次4~5波美度石硫合剂。展叶后和发病前喷3%的克菌康 (中生菌素) 可湿性粉剂或72%的硫酸莲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交替使用,每15天喷一次,共喷3-4次,效果较好。 (2)李红点病 李红点病在李树栽培区均有发生,其侵染叶片引起落叶,侵染果实会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。 【症状】李红点病仅为害叶片和果实。叶片侵染初期,叶面产生橙黄色、稍隆起、边缘有清晰近圆形的斑环。以后病斑扩大,颜色加深,病部叶肉也加厚,其上产生深红色小粒点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。 至秋末病叶转为红黑色, 正面凹陷, 背部凸起, 使叶片卷曲, 并出现黑色小粒点, 即病菌埋在子座中的子囊壳。 发病严重时,叶片上密布病斑,叶色变黄,造成早期落叶。 果实受害后,产生橙红色圆形病斑,稍隆起,边缘不清楚,最后呈红黑色, 其上散生很多深红色小粒点。 果实常畸形, 不能食用,易脱落。 【病原及发病规律] 病原菌称为李疔菌, 属于子囊菌亚门, 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 。 子囊壳在叶片枯死后才完全成熟,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。*2年李树开花末期,子囊破裂,散发出大量的子囊孢子。 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。 此病从展叶期至9月都能发生,尤其在雨季发生严重。分生孢子器7 ~8月成熟,子囊売则在10~11月叶片枯死后才完全成熟 。 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 。 【防治方法】 1)清除病源。彻底清除果园中病叶、病果,集中焚烧或深埋,消灭越冬菌源。 2) 加强果园管理。 对植株尤其是感病植株增施肥料, 改良土壤, 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, 并注意排水、 勤中耕, 避免果园湿度过大。 3 ) 喷药保护 。 在李树开花末期至展叶期及果实膨大期, 喷布50%的琥珀胶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 l4%的络氨铜水剂300倍液。 (3 ) 李流胶病 李流胶病主要为害主干和枝条, 且以主干和主枝分叉部为主,有时果实也有流胶。 【症状】 枝干发病部皮层呈瘤状隆起,或环绕皮孔出现1 ~2cm的凹陷病斑, 从皮孔中流出浅黄色的柔软而透明的脂状汁液 后氧化凝结,变为赤褐色胶状物。 - 果实受侵染后, 多在近成熟期发病, 初为褐色腐烂状 逐渐密生粒点状物, 潮湿天气时, 从粒点孔口溢出白色块状物。 【病原及发病规律】 李流胶病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侵染所致 。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,也可在因病致死一 的枝条上越冬。分生孢子靠雨水分散传播, 自皮孔与伤孔侵入以1 ~2年生病枝的发生量较多 。 病菌可潜伏于被害枝条皮层组织和木质部, 在皮层中产生分生孢子, 成为侵染源。 【防治方法】 l ) 在修剪时要适当轻剪, 避免造成枝干上的大伤口 。 对大剪口和锯口,要涂铅油、接蜡等防腐剂,以保护伤口不受感染。 2)及时消灭枝干害虫,如红颈天牛、小蠹虫等蛀干害虫,防止在枝干上造成伤口, 引起流胶。3 ) 在进行果园管理时, 避免由于机械伤造成伤口而导致流胶。 4)药剂防治。萌芽前,刮除流胶病块,涂抹佰明98灵原液防治效果较好 。 (4)李褐腐病 李褐腐病又名李实腐病,为害李树的花和果实, 储运期间的果实也可受害【症状】 花器受害, 病菌由花瓣尖端或柱头侵入, 很快扩展到萼片和花柄, 产生褐色的斑点, 并在潮湿时产生灰色霉层, 形成花腐。 果实受害, 初为褐色圆形病斑, 几天内很快扩展到全果, 果肉变褐软腐, 表面生灰白色霉层 。 病菌通过花梗和叶柄向下蔓延至嫩枝, 并进一步扩展到较大枝上, 形成灰褐色长圆形溃疡病斑, 边缘为紫褐色,*稍凹陷,常伴有流胶。在潮湿时,病斑上生灰色霉丝。 【病原及发病规律 】 李褐腐病菌属子囊菌亚门链核盘菌属 。 其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 丛梗孢属 。 病部灰色的霉层,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 分生孢子无色、 单胞、 卵圆形。 分生孢子串生, 着生在分枝或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。 病菌主要在僵果上越冬。 越冬的病菌在*2年4月雨水多时形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, 侵染花形成花腐, 侵染幼果形成果腐和落1果, 侵染新梢产生枝枯。 尤其在近成熟期雨水多、 发生裂果时, 病害易流行 。 在氮肥过多的密植园发病多 。 有些感病品种在储运过程中, 靠接触传染, 常引起大量烂果。 【防治方法】 1 ) 清除越冬菌源。结合修剪彻底清除地面及枝上的病僵果、病枝梢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结合深翻,将地面的病枝、病果等残体翻入土中,减少越冬菌源。 2)及时防治虫害,减少果实伤口,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。 3)早春萌芽前喷l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。在李树开花70%左右时及果实近成熟时喷布70%的托布津或50%的多菌灵1000~ 1500倍液。 的杀铃脲悬浮剂6000~ 8000倍液。